鬼吹灯

字:
关灯 护眼
鬼吹灯 > 谁是文仙 > 第229章 大唐少年说

第229章 大唐少年说

    李讲面对二十万百姓,开始演讲。


    一开始的时候,许多人都是一头雾水的样子,因为李讲吟诵的,既不是诗,也不是词。


    而且就算是文章,这种文章的形式也有些陌生,与众人印象中认识的文章存在些许的差别。


    里面既没有令人朗朗上口的韵律,也没有人让人耳目一新的辞藻。


    简单的来说,许多句子,有些太直白了,口水话严重。


    一些人甚至怀疑,这到底是不是李讲准备的稿子?


    这种连鸣县都很难做到的文章,怎么会搬到祈福大典这样的大事上使用?


    有的人转头,将目光放在文相的身上,忽然一怔。


    因为,他们发现,这位圣人竟然蹙眉,听得津津有味,显然沉浸其中。


    “难道另有玄机?”


    人们也不眼神交流了,而是专心致志的听了起来。


    “欲言国之老少,请先言人之老少。老年人常思既往,少年人常思将来。惟思既往也,故生留恋心;惟思将来也,故生希望心。”


    人们露出沉思之色,不少人微微颔首,眼前一亮。


    在这一段话中,李讲将国家与人的“老年”、“少年”两种状态巧妙的联系在了一起。


    这一手笔,看似简单,实则相当不易,非常考验作者的功底。


    笔力稍一浅薄,用词稍一不当,就很容易叫人出戏,从而弃如糟粕。


    从这一点来看,李讲完成得非常完美,让人情不自禁地赞叹。


    李讲继续朗诵,不再进行片面的“老”与“少”。


    而是开始引经据典,旁征博引,从天玄大陆的历史上,寻找例子佐证自己的观点。


    慢慢地,光芒如泉涌,在李讲的背后,形成一株参天大树。


    浩然正气上升,化作云彩,大树开花,一朵朵天花飘然下落。


    “才气如云,天花乱坠!这篇文章还未结束,居然便形成了两种异象!”文嘉誉惊叹,心潮澎湃。


    连文相之子都难以保持淡定,洽谈人就更不用说了,激动无比。


    一群人不由自主的往前靠近,以至于唐帝不得不拉着皇后往前走。


    文相袖子里的右手紧握,像是忘记了呼吸。


    祈福广场的周围,百鸟飞来,在天空中发出悦耳的声音,盘旋不下。


    李讲就像是陷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,义正言辞,铿锵有力的朗诵。


    “故今日之责任,不在他人,而全在我少年。”


    “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富则国富;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独立则国独立;少年自由则国自由;少年进步则国进步;”


    “红日初升,其道大光。河出伏流,一泻汪洋。潜龙腾渊,鳞爪飞扬……”


    李讲的声音明明没有提高,但冥冥之中,却降下了一种伟力,让他的声音具备了一种穿透性。


    这一刻,正阳城楼上李讲的声音,穿过了广场,越过了高墙,如润物无声的春雨,落在洛阳的每一个角落。


    数不胜数的洛阳百姓,走出家门,仰头看天。


    听着那恢弘浩荡的声音,不知道多少人被这些句子所震撼,怔在原地发呆,振聋发聩。


    “纵有千古,横有八荒。前途似海,来日方长。美哉我少年大唐,与天不老!壮哉我大唐少年,与国无疆!”


    当李讲结束这段演讲的时候,心有所感,一身的浩然正气,竟然不受控制的冲天而起。


    咚!


    众人抬头看天,露出骇然之色。


    因为,浩然正气撕裂了虚空,在风雨雷电中,竟然降下了一口三足两耳紫铜大鼎!


    在风雨雷电的淬炼之下,鼎身上凝结的那层厚厚的泥尘纷纷碎落,露出原貌。


    那是一幅幅古老的图画,有记载着古人祭祀日月的画面,也有古人围着篝火,手舞足蹈的画面……


    紫瞳大鼎的气息相当不凡,聚拢八方日月精华,沉浮在其中。


    “这是什么?!”


    所有人皆震撼,因为,这口紫铜大鼎并非是实体,而是某种异象。


    但是,现场没有人见过,全都闻所未闻!


    直到文相颤抖的声音响起。


    “国运显化!这是国运显化!”文相想到了一些古籍史书上的记载。


    传说,当一篇文章,能与国家之未来,国家之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时候。


    那么国运便会具象化,成为万里无一的异象!


    “天啊,真的是国运显化!”


    所有人都无法保持平静,激动万分。


    哪怕现场,有许多人与相邻的人都不认识,但此刻却激动的抱在了一起,手舞足蹈。


    因为,国运作为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。


    平日里蛰伏,不动则已,一动便注定要震惊天下。


    可以想象,这口紫铜大鼎的异象哪怕只是短暂的显化,整个大唐都会陷入一种“赐福”的状态中。


    未来最少十年内,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!


    而这还仅仅只是最浅显的好处。


    最令人期待的是,大唐各地,将会涌现各式各样的天材地宝,诞生数不胜数的天才神童!


    接下来的这段时间,大唐将进入飞速成长期。


    而这一切的功劳,几乎都可以归结在李讲的这一篇文章之上!


    现场,欢欣雀跃,一片沸腾。


    藏身于暗处的靖王一党,原先已经准备好了攻讦的手段,正磨刀霍霍。


    可看到这一幕后,全都如同被抽走了脊椎一般,无力的瘫坐下来。


    完了!


    相同的两个字,出现在所有的靖王一党的成员头上。


    他们看不见希望,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跟李讲抗争。


    “我本来还觉得,文王这篇文章太过直白,直到读完细细思索,才发现刻意为之。”


    一位官员长叹道。


    精心堆砌辞藻,固然可以优美华丽。


    可是,这样做,难免会让人读起来繁复绕口,相当于不自觉地就筑起了阅读的门槛。


    白话文就不一样了。


    上到八十,下到八岁,看一眼就能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什么。


    只有 这样的文章,才能轻松进入大众的视野。


    “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。”


    二十多万人的面前,堂堂宰相的文天衡,居然对着李讲深深一拜!


    大唐也开口,满脸复杂的赞叹,“怪不得你要大兴科举,大办教育,原来原因就在这——少年强则国强!”


    自古以来,有很多皇帝都很重视对年轻一辈的培养。


    但实际上,目的都很浅薄,只是单纯的不想影响官场的更迭而已。


    许多人,都不清楚年轻人对于国家,到底具有怎样的意义。


    直到李讲的这篇文章出世,才让众人豁然开朗,拨开云雾见青天!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星期五谈个恋爱吧 绑定气运,我镇守人族能看见提示 村上无探戈 漫界暴君 斗破:我能将万物无限升级 漫威之守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