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炮的护兵。他凑过去问:“老总,要车吗?”
那官儿笑道:“谢谢!我不用车,我说兄弟,别叫我老总,以后叫同志吧。”
“嗳,老……同志,你们刚进城,等安顿下来,保不齐要坐车串串门儿什么的,
就您这身份可不能满街找车坐,府上得有个拉包月的,到时候您言语一声……”
“谢谢!谢谢!同志,再见!”那解放军大官儿带着护兵向队伍走去。
这一天文三儿的生意不太好,他懵懵懂懂地从前门大街走到王府井南口,又从
王府井南口走过天安门,一直走到西单十字路口,沿路到处是欢乐的人群,似乎北
平城的老百姓全上街了,可就是没有一个要车的。
在文三儿的眼里,这一天和平常日子没什么两样,不过是街上热闹点儿,这也
不奇怪,不是刚刚“破五”吗?这个年还没过去呢。要是有人告诉他,北平城从今
天起改朝换代了,他准不信。
不管文三儿,信不信,一个新时代的确到来了。
狼烟北平三十七
徐金戈走出监狱时已经是1975年了,从1950年被捕算起,他在监狱里整整度过
二十五年,这一年他五十五岁。
他还记得被捕的那天,是全城统一行动的,抓捕对象是旧政权的军、警、宪、
特人员。其实“肃反”运动刚刚开始时,徐金戈就知道自己在劫难逃,就凭他保密
局中校军官的身份,再加上中共地下党员罗梦云的死和他有直接的关系,共产党不
会轻饶他。从被捕的那一刻起,徐金戈就认命了,干特工这行一般都没什么好下场,
当年他的助手叶兆明是多么优秀的一个人材,英俊潇洒,勇气过人,接受过严格的
特工训练,当年特训班的业务尖子,精通四国语言,不少上流社会的女人一见叶兆
明便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他。这样一个优秀的特工,才执行过两次任务就丢了性命,
真是可惜,他就是这个命,而徐金戈这条命又何尝不是捡来的?能活到今天已经是
白赚了,徐金戈知足。
多亏了方景林,如果不是他为徐金戈作证,徐金戈活不过“肃反”这一关。应
该承认,方景林还是很念旧情的,为了使徐金戈能免于死刑,他做了不少工作,最
终他提出的三点理由引起了办案人员的重视:第一,徐金戈在抗日战争中做了一些
对国家和民族有益的事;第二,在中共地下党员方景林身份暴露的情况下,徐金戈
没有採取行动,从某种意义上说,挽救了方景林的生命;还有一点,徐金戈在北平
尚未解放时主动与中共北平城工部联繫,按政策应算起义人员,对北平的和平解放
有一定的贡献。
办案人员承认了前两点理由,否决了第三点,他们认为,徐金戈的起义是被迫
的,当时解放军大兵压境,国民党军如惊弓之鸟,他徐金戈不起义就只有死路一条,
这算不上什么贡献,反而有投机革命之嫌。
徐金戈最终被从宽判处了无期徒刑,一条命算是保了下来,在当时那种形势下,
方景林为徐金戈已经尽了最大努力,对此,徐金戈是领情的。
徐金戈在监狱中度过了漫长的二十五年。1959年,国家宣布对部分前国民党战
犯实行特赦,监狱里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无不欣喜若狂,奔走相告,谁知这次特赦
并不包括原国民党中下级官员,只是在原国军高级将领中选择了部分确有认罪表现
的人实施特赦。大家空喜欢一场,免不了要发
“照理说,官儿越大罪过越大,怎么把大官儿倒放了,官儿小的就该把牢底坐
穿?”
监狱管教人员也向大家做工作:“别着急,以后还会有第二批、第三批,这不
是刚刚开始吗?只要你们改造得好,人人都有机会。,,
囚犯们终于安下心来,继续改造,等着吧,总有一天会轮到我们的。
这一等又是七年,到了1966年“文革”开始,大家谁也不盼着出狱了。
事情是明摆着的,外边已经闹翻了天,到处在抄家打人,别说是他们这些真正
的“五类分子”,就是共产党的高官、大学教授、京剧名角、艺术家大部分也被打
翻在地。这时囚犯们才擦着冷汗庆幸道:“老天爷,还是共产党心疼咱,要是五九
年就把弟兄们‘赦’出去,这会儿恐怕是死无葬身之地喽,还是监狱好,简直是个
保险箱,得,这辈子哪儿也不去了,打死也不出去了,就在监狱里养老吧。”
徐金戈父母死得早,在外面没有任何亲属,他早已心如古井,对自己的未来不
抱任何希望,也从来不做重返社会的美梦,在漫长的二十五年监狱生活中,他有很
多次机会越狱逃走,那时他还年轻,凭他受过的训练,逃出这座监狱似乎不算难事,
但他放弃了这些机会,逃出去了又怎么样?
偌大的一个中国,哪里不是共产党的天下?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,最终逃到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