稍向后退几步,作深呼吸,他冲出去,在离开墙角掩护的一瞬间,跃出的身体在半空时,他锁定那闪着光的机枪口位置,他打了一发子弹,火舌一下停住。
落地后,他翻滚一周,往回一蹬,又向土墙处奔回,也就短短的功夫,在他瞪离地面的一秒,两发子弹往他原本落身的地面打来。子弹很准,可惜就往了一步。
对于此次未中目标,鬼子有些急躁,他们就差一点,对手动作远比他们所能想像得要敏捷的多,也就在秦木闪开后,他们也瞄准到,只是——
还是只能说,对方对反狙杀在行,打得快,躲得快,有胆量。
拉动枪栓,鬼子狙击手自是不服气,枪出膛,必中目标,特别行动队狙击手的口号和准则。当这样一个铁打的准则被动摇后,狙击手浮躁于心,他们对眼前的对手有了新的认识。
秦木在房屋间左突右闪,他的行动路线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寻,每次的移动中,只要露出,必有鬼子中枪倒下,或是未见其人,闻其枪声,鬼子自然没有好果子吃。
当离得越近,秦木也能对敌人的兵力有着更好的判断。他已经能想像出,他左前方和右前方大概分布着鬼子那两名狙击手,那里的高度适中,可视角度相对其他地方更回的开阔。当然,那只是他的猜测。
对于这样的判断,一方面,秦木知道也只有左右两个方向的分布,使得左侧的鬼子能狙杀右面的目标,而右侧的则能狙杀前方左侧方位的目标,互补的角度,能很好的避免一些死角,互为照应。
想了个办法,秦木决定要探出鬼子的大致位置,他的办法很简单,很原始,却也直接有效。
第一三九章:抛砖引玉
现在鬼子的步兵死得差不多,他们这一侧的鬼子主要由剩下的狙击手为主力,对秦木而言,只要干掉狙击手,他们的侧面就算是安全了。
作为训练不一般的鬼子,秦木还是需格外小心,他一人容不得半点失误,要是自己再负个伤或阵亡,身后的士兵们,全都会被鬼子的狙击手当成训练的目标。
他们没有强大的火炮支援,也不清楚鬼子狙击手藏在的大致位置,只要狙击手在,可算得上是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
他先是拨出颗手榴弹,身上也就剩下最后两颗,他拨了弦,故意往外扔去。他想避免万一再有鬼子来袭,再者还能吸引鬼子狙击手的意力,让他们知道,老子就在这里。
爆炸之后,秦木在墙角后还真听到一声惨叫,他有点庆幸,小鬼子真不走运。
慎重检查下枪膛的子弹,认真填充满,秦木将头顶上的帽子摘下,用手放进帽里给鼓了鼓,把它整成一个较圆满的形象,小心的放在枪头上。
估计下墙角距离外面的距离,秦木蹲下,他要保证等会探出身时,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瞄准好,并一发命中,距离不能过长或过短,影响他的发挥,任何细节都是他考虑在内的。
枪头拖着帽子慢慢往墙角外探出,秦木动作很慢,保持地很稳定,真实地在模仿着士兵往墙角向外探出脑袋的场景。
他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举动,之前的训练和执行任务时,也做过一些,效果还是相当不错。既能发现敌情,又能检测危险,简单有效,任何人都可以学会,可操作性也高。
不是一般的狙击手,秦木也不敢轻易过于暴露,他还是用最小心的态度将帽子探出一小点的位置,刚好能让狙击手发现墙角的动静,又不至于探出太多,让人一下子怀疑,只是那么小的一点部位。
秦木左前方的鬼子发现墙角那要一探究竟的小脑袋,虽只是露出个小角,他还是有把握再对方露出更多时给予致命绝杀。
瞄准镜中观察让鬼子有些得意,杀了那么多人的八路士兵,还是一步步靠近,现在就在自己的枪口之下,再移出来一点,只要再移出来一点就够了,鬼子是这么想的,他满怀信心。
不出鬼子所料,秦木还是能很识趣的熟知他们的心理,小帽子被枪头顶着往墙角外小心的探出又缩回,到第三次时,像是有些放心般的露出三分之一的部位,鬼子没有犹豫,不能再错过机会。
狙击手伺机而动,他扣想了扳机,除了得瑟再也没有其他形容词。枪声打在帽子,后方的八路士兵在一片安静之中,突兀的枪响打乱他们的猜测。
秦木有事没?他杀了鬼子吗?怕是会负伤?
大家心里都是乱的,他们几欲要上前,可是理智告诉他们,冲动的前去便会像之前担架队员一般,死亡更多的士兵。
早就等候多时的秦木,在子弹穿透帽子时,他闪身而出,射击路线完全熟络的在心中,子弹打来时,他已经预估出了鬼子的方位。
瞄准镜中的鬼子很是得意地射击完,只瞅见镜中又意外多出个人,他闪出的动作很快,枪头上的帽子抖落了下来。
满脸的惊讶占据他得意之后的表情,只是再接下来的一秒,子弹就在穿过他的额头。
秦木闪身回墙角,在他右前方的鬼子狙击头也是同样的感到不可思议和巨大的压力。他的队友不可能会被八路杀死,他们可是特别行动队,至今为止还没有失败的先例。
他们二人各居左右方位,队友死去,敌人出现射击的位置对他来说是个死角,他的视线角度够不着,原本是二人的互补,现在只剩下他单独一人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