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会在天黑下来之前,抬着满满的猎物回到村子里头。村子里的百姓家家户户都分到不少肉,这个冬天更有食物保障还提高了生活质量。
村民们的帮忙自然不能少,部队那么好心的分来食物,他们不会白吃白拿,各家人都会过来帮着团里切割肉。
有了食物的保障,团里训练的士兵身体素质上也在不断提高,即使面对严冬也能依然保持着不懈的斗志。
听说清水镇里发生爆炸,崎田被所谓的八路给炸伤了。团里头都有点纳闷,又是谁打着八路的名号干的事。这不是件坏事,也鼓舞了八路的士气,不过不明不白被人借用名号,事情还是得弄明白。
傅夫人回去的这段时间里,有消息来报,傅兴起被鬼子打伤,不仅他一人,全部伪军也挨打了。而后才发生八路自杀式地与鬼子拼命的行为。
这中间还是有着莫大的关系。大家认为很可能是傅兴起干的,他现在变得越来越大胆,谁让鬼子动了他的夫人。人急起来,什么事都干得出来。现在还被鬼子痛打一顿,不过能找到人刺杀崎田,看来伪军也不赖。
不管怎么说,能搞死几个鬼子是几个鬼子,多多少少是贡献了一份力量。崎田没有死,只是受了些伤,要是死了就更好。
赵救国对镇里的情况不是很在意,自从感冒好了以后,他不断在研究着一些东西。团里的装备是赶不上鬼子,因此这次狙击山本,他们还得折腾出一些能对付鬼子的办法出来。赵救国也想尽自己的力量,打架拼刺刀上,他可能帮不上用场。战场指挥,他也逊色不少,根本没有作战经验。唯一能作用的,他就是想着搞些小发明或研究些方法对付鬼子。
团长过去看他时,他正夜以继日地在画图纸,虽然看不懂他在弄什么东西,说不定弄好后能派上大用场,也不多打扰,让他一个人在屋里折腾他的发明。
拿着一份简单的图纸,赵救国瞒着团长等人,偷偷跑去找团里的士兵帮忙,躲在村后忙忙碌碌。由于这仅仅只是个样品,工程量不大,按照图纸上绘出的模样,他们把拿来的木头削成应有的样子。选择的木头并不是普通的木头,要兼具坚硬和韧性。用钉子牢牢盯住,再拿出几条绳子扎紧,放上几个弄好的圆木轮子,一辆小型的车就组装完成。
赵救国拿着图纸对照下,还是图上画得比较美。对此他不能要求那么多,临时赶工完成的活,实用性是第一位,要那么美观也派不上用处。
车子的个头小,一个多高,一两个士兵就能轻松地推着它前进,比起钢铁做成的大炮,两者不是同个重量级别。当这个模型在他眼前完成,赵救国弄来数块大石头,放在一个勺子状的地方。
从理论上说,这是一个抛射器。在这个缺乏弹药和武器装备的阶段,能用其它东西代替进攻伤害敌人的方法,可能这是其中之一。虽说抛射器的发明在老远的古代已经被运用的如火纯青,这个被时代所抛弃的东西,现在却是他们所能抵挡鬼子的又一种办法。
他得测试下抛射器到底能不能成功。
由于弹力问题,士兵得一只手拉住绳子,待到石块堆放完成,才能松开。这样大的力量,需要两三个士兵同时完成。
一声令下,绳子放开,石块猛然被甩去,跟古时的作用是一样的效果,赵救国默默在纸上记下它的射程,然后跟着士兵们一起吹呼起来。
第二七七章:卓有成效
完成初次测试成功,赵救国将这个喜讯告知给团里,作为炮弹的替补武器,没能在威力上比及,可只要运用得当,也能给鬼子造成群体伤害。
抛射器进入批量生产阶段。
大伙都对赵救国的这个想法夸赞有加,他告诉大家,抛射器的想法是秦木想出来,秦木让他进行设计的。要说功劳,秦木应该是第一位。
由于这样的抛射器制作简单,没啥复杂的工艺制作流程,只要把各位部位的进行批量制作好,在拼装起来,即可完工。村里头有不少木匠,都是些能工巧匠,手艺活那是妥妥的没话说。听说八路团里在造什么抛射器,也自发组织起来帮忙。有木匠们的帮助,抛射器无论是在实用性还是在美观上都提长一个层次。不此如此,由于做工的细緻,精准度得到更好的提升。
一天之内,已经连续赶工完成二十台抛射器,看着这些曾经是过时的武器,八路们即兴奋又自嘲着他们的装备。
“既然已经进行规模化生产出来,那就得拉出去检验下成效咯。”秦木提议道。“拉去林子里,把动物当成进攻的目标进行测试吧。”
团长答应下来。推着二十辆抛射器,于二日清晨就出发了,赵救国负责对整体的测试进行数据记录。
他们将抛射器放置于一处山丘之下,根据第一台测试的结果,抛射器的有效射程应该是在二百米左右,这样的距离不算远,却也是不易了。他们都是手工制作而成,能达到这样已经有满足,不过分要求。
营里的战士按照指示,把动物都围成圈的赶过来,让其向一处地点靠拢。
站在山丘处,秦木已经可以看到远处奔来的动物们,仓皇逃窜。今日的数量不多,只有几十来只,除去那些个头小的动物,个头较大的也只有十来只,几只野猪和两三只野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