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吹灯

字:
关灯 护眼
鬼吹灯 > 弑兄杀父,我登上大位 > 第158章 汤熙朝

第158章 汤熙朝

    冀州邺城,牧府之内。


    清晨的光透过窗棂,洒落在正殿的青砖地面。


    内阁首辅郭瑾,头戴玉冠,率先起身,朝沈今安长揖到底,言辞恳切:“主公,连年征伐,冀、幽、青三州之地,民生疲敝,若想成就大业,当务之急,是让百姓喘口气,修生养息,方能厚积薄发。”


    沈今安微微颔首:“准了。传令下去,青州田赋减去五成,至于冀州、幽州各赋税减免两成。”


    一旁书吏,赶忙奋笔疾书。将主公指令,化作一道道文书,送往四方。


    为确保政令通达,沈今安想对他下辖郡县各级制度重新做出规范。


    三州之地,加起来二十九个郡。


    冀州十二郡,辖魏郡、巨鹿郡、常山郡、中山郡、安平郡、清河郡、河间郡、渤海郡、广平郡、信都郡、赵郡、真定郡。


    幽州十郡,辖涿郡、广阳郡、代郡、上谷郡、渔阳郡、右北平郡、辽西郡、辽东郡、玄菟郡、乐浪郡。


    青州七郡,济南郡、平原郡、乐安郡、北海郡、 东莱郡、齐郡、高密郡。


    他自己一人,独领三州州牧,未曾放权下去。


    所以各郡官员直接对他负责,也直接对内阁负责,这个制度,暂时有着绝对的中央集权..


    他也在思索。


    三州幅员辽阔,事务繁杂,各郡官直接对自己与内阁负责,致使诸多政务堆积,处理起来耗时费力。


    若在冀、幽、青三州设立刺史,总管各州政务,无疑能极大提升地方治理效率。


    有了刺史,可将事务分层管理,刺史统筹一州,上传下达,诸多难题便可迎刃而解。


    然而,这一设想背后,也有沈今安深深的忧虑。


    刺史权力极大,总管政务,若其野心膨胀,与地方势力勾结,内阁的权力便会被逐渐架空。


    内阁作为自己治理三州的重要执行机构,一旦被架空,自己将失去对三州事务的精准把控,政令不通,人心不齐,后果不堪设想。


    沈今安沉思良久,缓缓抬起头。


    郭瑾似乎察觉到主公神色间的纠结,开口问道:“主公,可是有何心事?不妨说与臣等,众人一同商议,或能为主公分忧。”


    沈今安微微叹了口气,将心中关于设立刺史的想法,缓缓道出。


    郭瑾听闻,陷入沉思。


    片刻后,郭瑾拱手说道:“主公所虑极是,刺史之职,权力重大,若任用不当,确有隐患。”


    “但三州政务日益繁杂,设立刺史提升治理效率,也是大势所趋。依臣愚见,可从选拔机制与监督机制两处着手。”


    沈今安目光一亮,示意郭瑾继续说下去。郭瑾清了清嗓子,说道:“选拔刺史时,务必严格筛选,不仅要考察其才能,更要着重考量其品行与忠诚。”


    “可从跟随主公多年、历经考验的心腹之人中挑选,这些人对主公忠心耿耿,想必不会轻易生出异心。”


    沈今安微微点头。


    选拔可靠之人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。但他仍有顾虑,又问道:“即便所选之人起初忠心,但权力在手,难保日后不会变质,这又当如何?”


    郭瑾微微一笑,胸有成竹:“这便要说到监督机制。主公可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,独立于刺史管辖之外,直接对主公与内阁负责。定期对刺史的政务处理、权力行使进行监察,一旦发现有不轨之举,立即严惩。”


    “如此双管齐下,既能发挥刺史的作用,又能防止权力失控。”


    沈今安听闻此言,权衡其中利弊。


    虽觉郭瑾之策有可取之处,但兹事体大,仍需慎之又慎。


    “此计虽妙,然实施起来,细节之处颇多。监察机构该如何组建?”


    “选拔之人又需何等资质?再者,如何确保监察机构不会与刺史相互勾结,沆瀣一气?”


    郭瑾思索片刻,恭敬回道:“主公,监察机构务必是主公信得过的心腹。”


    “为防止勾结,可设立多重汇报与交叉监督机制。监察人员不仅要定期向主公与内阁汇报。”


    “各监察小组之间也需相互监督,一旦发现有包庇纵容等行为,严惩不贷。”


    沈今安微微皱眉:“若监察机构权力过大,是否也会威胁到内阁权力,甚至影响对三州的掌控?”


    郭瑾赶忙躬身道:“主公思虑深远。为避免此情况,监察机构权力应明确限定,只负责监察刺史及以下官员,不得干涉地方政务处理。”


    “同时,主公与内阁对监察机构的行动要有绝对的控制权,定期对其工作进行审查,确保其权力在可控范围内。”


    沈今安听闻,缓缓点头,脸上神色稍缓:“好。”


    “三州刺史,你可有合适人选。”


    “主公,汤熙朝如何。”


    汤熙朝他当然知道。


    从一介刀笔小吏到如今官居魏郡郡守,是真正的寒门出身。


    扬州巢湖人士。


    在冀州游学时,被沈今安纳入麾下,予以重用。一路提拔到现在。


    他对汤熙朝还是很看重的。


    本来想让他接李政的位置,进内阁。


    李政被他派去镇守青州,入了武阁,内阁的事宜就空出来了。


    当初,不管是北伐幽州,还是东进青州。汤熙朝都是坚定不移的主战派。


    很合他的胃口。


    更是提出了:“乱世之中,若求安稳,偏安一隅,最终不过是坐以待毙。”


    “我军虽连年征伐,然士气正盛,此时若能乘胜而进,以战养战,即便在扩张中败亡,也胜过在保守中沉沦。”


    “只有不断开疆拓土,方能为我州百姓谋得更多生机,也唯有如此,主公大业可成。”


    这番言论,沈今安至今记忆犹新,也正是这番话,让沈今安对汤熙朝更加刮目相看。


    沈今安沉思片刻,缓缓说道:“汤熙朝有胆有识,这些年在魏郡郡守任上,也颇有政绩。”


    “好,就让他出任冀州刺史吧。”沈今安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期许。


    “郭瑾,你即刻修书告知汤熙朝此事,让他做好赴任准备。至于幽州与青州刺史的人选,你再细细斟酌举荐。”


    “列出五个名额出来。”


    “到时候本州牧看看。”


    “先回去吧,跟陈煜一起想想。”


    郭瑾拱手应道:“诺。”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星期五谈个恋爱吧 绑定气运,我镇守人族能看见提示 村上无探戈 漫界暴君 斗破:我能将万物无限升级 漫威之守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