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想见王上?还能帮他连任?先生莫不是在说笑?”杨真完全不信,毕竟这话听起来实在太过匪夷所思。
谷辰了然一笑:“杨掌柜不信也正常。那就等我见了王上再说吧。”说完便自顾自地饮酒。
片刻后,谷辰忽然开口:“想必此刻你们王上正在王宫大发雷霆。是时候帮他一把了。”话音刚落,原本静谧的空间里突然传来外界的声响。
“胡安!你说什么?两千余名官兵全军覆没?而且是在我国境内?”一个中年男子愤怒的声音传来,“你告诉我,哪个国家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我国,歼灭我两千精兵?”
“王上息怒!”胡安慌忙解释,“据斥候报告,官兵们当时正在休整,一切如常。可等斥候返回驻地时,却发现所有人......都死了。辎重被劫,连官兵的随身物品都不翼而飞。臣以为,这不像是外国军队所为,倒像是......”
“胡安!”王上厉声打断,“哪路匪徒有这般胆量,能全歼我两千官兵还不留痕迹?”
“王上容禀!”胡安急忙补充,“官兵们都死于阵法之中。定是有人事先布下杀阵,待我军进入后启动......”
“够了!”王上怒不可遏,“我本就反对出兵麒麟城,你们偏要一意孤行!如今折损三千精兵,却连半点好处都没见到!胡安,你立刻彻查此事。若查不出个所以然来,你这兵部大臣就别当了!”
杨真站在这个奇异的空间里,四周弥漫着淡淡的檀香。他偷眼打量着正在烤肉的谷辰,对方修长的手指灵活地翻动着肉串,火光映照在那张似笑非笑的脸上,显得格外高深莫测。
“他到底是什么人?”杨真心中暗忖,“不仅能预知王上此刻正在震怒,还能将外界的声音引入这个空间。那两千官兵的覆灭,莫非真与他有关?”
就在这时,外界的声音再次传来,打断了杨真的思绪。
“王上,今日午时三刻,夏州城中央广场的公审大会上出了怪事。”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汇报道,“原定要处斩的丝绸协会会长杨真,在众目睽睽之下突然消失不见。紧接着,监斩官李大人也凭空消失了。下官已命人全城搜捕,却连半点踪迹都没找到。”
空间内,杨真闻言浑身一颤,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脖子。谷辰见状,递给他一杯温酒:“杨掌柜不必惊慌,你现在很安全。”
外界,王上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怒意:“这几天怪事层出不穷!昨日衙役司的役主和几个衙役在追捕所谓的''奸细''时突然消失,今日又是刑场变故。更蹊跷的是——”王上的声音突然拔高,“杨真昨日才被抓获,今日就急着处斩?这不合规矩!”
杨真听到这里,眼中闪过一丝感激。谷辰则若有所思地转动着手中的酒杯。
“那几个所谓的‘境外奸细’,”王上继续道,“据报是一男四女带着个孩子,其中还有个孕妇——这样的组合能是奸细?依我看,八成是衙役见色起意不成,反被教训了吧?”
空间里,谷辰突然轻笑出声。杨真注意到,这个神秘人的笑容里藏着几分讥诮。
“得不到好处就诬陷人家勾结奸细,这样的昏官消失了倒干净!”王上的声音愈发严厉,“难怪我国冤案堆积如山!”
这时,那个沙哑的声音小心翼翼地劝道:“王上息怒,下官是担心此事引发百姓恐慌,更怕影响绸缎商人们的情绪......”
“恐慌?”王上突然提高声调,杨真甚至能想象到他拍案而起的样子,“那些尸位素餐的蠹虫消失得越多越好!平日把我的政令当耳旁风,出了事倒知道推卸责任了!”
谷辰放下酒杯,眼中闪过一丝精光。他轻声问道:“杨掌柜,这位劝谏者是谁?看来深得王上信任。”
杨真沉吟片刻,压低声音道:“听声音像是夏州城主管迪大人。他是亲王派的中坚力量,与王上私交甚笃。”
谷辰意味深长地打量着杨真:“杨掌柜恐怕不止是商会会长这么简单吧?违抗朝廷命令却能活到现在......”他故意拖长了音调,“那位经济大臣张大人,与你可是旧识?”
杨真的手微微一抖,酒水洒出了几滴。他苦笑着放下酒杯:“先生慧眼如炬。”深吸一口气后,他决定和盘托出:“张大人之弟与我同为绸缎商会主事。我主张精益求精,认为北塔丝绸应当以质取胜;他则鼓吹薄利多销,说反正北塔丝绸名声在外,再差也不愁卖。”
谷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火光在他深邃的眼眸中跳动。
“三个月前,”杨真继续道,\"张大人之弟明在商会例会上提出要降低丝绸标准,扩大产量。我当场反对,认为这会毁了北塔丝绸的百年声誉。”说到这里,杨真眼中闪过一丝痛心,“没想到他转头就向兄长告状,说我一意孤行,阻碍行业发展。”
外界,王上的声音再次传来:“昨夜两千精兵全军覆没,兵部不想着彻查,反而要增兵麒麟城?谁给他们的胆子去招惹唐元这样的大国!”
谷辰闻言,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。他看向杨真:“看来王上对出兵一事颇有微词啊。”
杨真点点头:“其实朝中反对出兵的大臣不在少数,只是兵部和经济部联手施压......”
就在这时,管迪的声音再次传来:“王上,依微臣之见,我们万万不可再派兵增援麒麟城了!如今麒麟城的战况已经是每况愈下,如此下去,战败只是时间问题罢了。而且那个叛军首领的承诺,简直就是信口胡诌,根本就不值得我们去相信啊!”
王上听了管迪的话,似乎稍微冷静了一些,他皱起眉头,若有所思地问道:“爱卿,那依你之见,我们应当如何是好呢?”
管迪见状,连忙拱手说道:“回禀王上,微臣以为,我们应当借此机会,让胡安大臣卸去官职。毕竟那两千精兵可是全军覆没啊!如此重大的责任,理应由兵部来承担才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