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团长你明说,有什么话我听着呢。”
周子云表情惨澹,一副穷苦农民的酸样,指着衣服上的补丁叫惨道:“哎,人家三七六团的严团长特意让我和老张上门小聚,顺便商量下大事。可我们连件像样的军服都没有,总不能跟个叫花子样去别人府上坐客吧。丢人我们不在乎,就怕严团长脸面不好搁,怎么说我们也是友军对吧。”
“对。”赵救国点下头,下意识看下自己的军装,俩只虎视眈眈的眼睛正盯着自己。他咽了口水,有点不情愿,便打着马虎腔,“然后呢?”
不是明知故问嘛,周子云没想话都说这么明白,赵救国还会充愣。
“现在没件像样的大衣,怎么去见严团长。面料吧,村里百姓上回分配的都做衣服了,百姓的衣裳我们穿着想想也不合适,更不好意思开口。团里呢,抠房梁也没抠出一件像样衣服,弄得我俩为难。”
“要不去别村看看吧。”赵救国想着,反正自己身上一件军服也够不了俩位团长穿,青黄不接,一碗水煮不成两锅米。
“现在民不聊生,能徵到兵算是不错。有些人走投无路,为混口饭吃也来参加我们八路,就这水平,去哪要去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咯。”
他也是去其它村落徵兵过,对一些村落的情况还是有些了解。赵救国也帮着团长寻思个主意。
“团长,我们东面五十里有个村,上个月我从那里徵兵,情况知道一二。当时村里头有一户算得上是大户的人家,或许改明我们可以再去试试。”
张立明见到能捞油水的地方,也来了兴致。“你当时怎么没去跟那大户人家要点支持,宣传宣传我们八路军,弄点粮搞点什么东西回来。”
他挠挠脑勺,跟个新兵蛋子一样,说道:“团长,我是去宣传了。我没想到那户人家是群和尚,粗鲁地把我们推开,警告我们不许再来骚扰他们。八路是有纪律的,不管是土豪还是乡绅,都是百姓,我总不能强行向他们宣传吧。原则的东西还是要有的。”
和尚?团长们都挺诧异,一群和尚怎么当起村里的大户人家,放着寺庙不修行,跑来村里还俗不成。出家人不都是被人救济,怎么颠倒过来。
“反正我不晓得,只知道村民都挺敬重他们,看得出也是挺怕的。”
张立明有点小冲动,在暖和身子的刺激下,解开一个扣子,抡起衣袖,把腿往凳子上一抬,有点山大王的气魄说道:“好个不规矩的和尚,当个村里大户,其中肯定有鬼。还欺人太甚,不把我们八路放在眼里。惹毛老子,带一个连的士兵,就让他裤裆滚屎。”
赵救国连忙制止道:“张团长,我们八路也是有纪律的呀,你可不能随便就带个连杀过去。群众基础可是我们的根基,你这样做违背组织纪律,要是军区知道,该降罪。”
“开玩笑啦。”张立明心想,要是你个混小子不说,军区哪里知道。二人在心里此时已有把敲得丁当响的算盘。
第二二三章:初探究竟
对于把部队纪律看成一切的赵救国,俩位团长还是生平第一次见到如此恪守规则的人。其实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事,对百姓自然不能使坏,烧杀抢砸,一概不行。若对方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,又是另当别论。规矩是死的,人是活的,就跟战场指挥一个道理。
山里的凉有些透骨,好在身上的军服还能让他暖和。赵救国很难想像,以往士兵穿着单衣,在冬天几乎是零下的天气中怎么度过的。
这是他来到团里的第一次带兵外出,团长们出奇地让他领着一个排的士兵去别处转悠。作为指导员也不能成天呆在团里窝着,带着部队出去走动是好事,熟悉下带兵打仗之道。
临行前,团长是这么跟他说的。赵救国有点小兴奋,然后把自己的驳壳枪反覆试了试,亲自一个个点着士兵。跟着赵救国一起出去的是五连长,他在团长面前抽过烟,喝碗酒,团长们嗉嗉叨叨跟他扯淡一堆话。
“放心吧团长,打死我也不会说的,我保证队伍不会那么快回来。”
团长们笑意满面地让五连长归队。
“要不是姓赵这小子脑袋一根筋,我也不用特意整这齣戏。”
“反正天也冷,就当让士兵们出去活动下身体,也让救国熟悉下带兵之道。”
託辞说得中听,其中暗藏的意思除了赵救国外,团里的人都明白。
赵救国领着一个排的士兵潇潇洒洒地迈着步子,喊着口号离开。秦木和三个营长都被叫过来,他们出现时已是一身百姓打扮。他们立在门口等待着从屋里换装出来的团长们,一行人骑上马往赵救国说的那个村奔去。
“老子砸了龙王庙,也要见见那伙和尚是个什么来头。”
出发前,樱美从秦木那里探得一伙人要乔装打扮去别村查底细。不是打鬼子,不是上战场,危险也不大,樱美主动跟团长请求跟着去。众人没啥好拒绝的,樱美为部队的付出也是看在眼里。张立明想想有个女子更容易取得陌生人的信任,于是也应头答应。
扬蹄而去,风驰电掣的速度捲起土层,他们勒马拴在外头的林中。
樱美主动上前询问村民有关村中一户和尚家的情况。